泛亚电竞“东城区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完成时”系列报道之四:全力营造宜居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原标题:“东城区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完成时”系列报道之四:全力营造宜居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新建、改造绿地13万平方米,建成3条林荫路和2个全龄友好型公园;33个地铁站安装电子围栏嗅探设备95套、监测132个站口,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15座密闭式清洁站改造提升,在异味和噪音处理方面得到极大改善;完成656座公共厕所加装适老化服务设施改造,加大公厕内除业和消杀频次……在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办理过程中,东城区聚焦“七有”要求“五性”需求,如期完成营造宜居环境实事5件,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2年,东城区新建、改造绿地13万平方米,建成崇文门外大街、和平里北街、南二环永定门滨河路3条林荫路和燕墩北园、松林里公园两个全龄友好型公园,全区绿化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居民在家门口尽享生态福祉。
上午9点多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在位于南二环沿线、永定门桥以西的松林里公园里,700米长的塑胶步道整洁舒适,单双杠、太空漫步器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附近居民杨女士正在伴着音乐锻炼身体。自从这里改成如今的模样,她每天都来走走。“以前这里的路坑坑洼洼的,跑也不敢跑,跳也不好跳。改造之后的地面是软的,在这里跑步都不怕,对膝盖也好。”杨女士说,公园环境好,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松林里公园始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去年6月底开始提升改造,打造成为全龄友好公园。
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一所所长郝勇翔介绍,原来公园的出入口有很多台阶,施工改造时把台阶消隐了,并做成了无障碍通道。公园里的儿童活动广场设置了沙坑,并在周边做了花架,还设有一些涂鸦的黑板、秋千。公园东边有一个雨水花园,是对雨水利用的展示,同时也做了一些科普。
从松林里公园向东走两三百米就能抵达燕墩北园,园内的银杏、西府海棠、碧桃、萱草等植物高低错落。公园提升改造中根据周边有文创园、年轻人较多的特点增加了半场篮球场、交流空间等。
易景道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主管方芳说:“在这里能看到非常好的文化透顶视线,往北能看到永定门,往南的话能看到燕墩,把这一条线从功能、绿化、文化上串联起来了。燕墩北园以中青年的健身为主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补充了一些交流的空间,让整个一片的绿地能够相辅相成。”
松林里公园和燕墩北园可以辐射周边大磨坊产业园区、中海紫御公馆、永铁苑小区等10万余人,也为沿二环路文化景观环线注入了生机。
2023年,东城区计划持续推进新建、改造绿地,建设全龄友好公园,打造局部林荫路和桥体绿化,扩大公园、公共绿地文化服务供给,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持续推进衰弱古树名木的复壮工作,不断改善老城生态环境。
为规范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去年东城区在辖区内33个地铁站安装电子围栏嗅探设备95套、监测132个站口,基本实现电子围栏监测全覆盖。
记者在中国美术馆地铁站看到,四个站口前都设置了电子围栏,白框内地面上每隔1米左右就设有蓝牙道钉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黄底白字的“入栏结算停放区”格外醒目。共享单车整齐地码放在“入栏结算停放区”,没有车辆乱停乱放。“骑行人须在安装了蓝牙道钉的入栏停放区内停放才可以正常落锁,判断精度很高。”北京一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安装了2套蓝牙嗅探设备、105套蓝牙道钉设备,共设置了5个入栏停放区,可停放240辆共享单车。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东城区在辖区内33个地铁站安装了电子围栏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各地铁站站口的共享单车数量。此外,东城区还完成了中国美术馆、东单和景泰地铁站的入栏管理区建设工作,施划了20个入栏停放区,安装了246个蓝牙道钉,实现规范停放,有效提升了部分重点区域的共享单车停放秩序。
在推广“入栏管理”的同时,东城区还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共享单车管控机制,每天出动停车协管员、属地街道秩序保障人员,在共享单车易淤积点位开展不间断动态巡查,保障重点区域非机动车有地方可停。共享单车摆放整齐了,居民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去年,全区重点区域共享单车秩序12345案件量比前年下降了70%。
“今年,东城区将结合实际在部分地铁站点和12345诉求高发点位,因地制宜推进入栏管理建设,从而提升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以前地铁站附近非机动车停得非常混乱,经常有人把车停放在盲道、人行道上,给过往行人和其他车辆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后来,地铁站口附近施划了专门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并且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入栏管理”,道路环境提升了很多。我自己也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养成了规范停车的习惯。
去年,东城区完成15座密闭式清洁站改造提升,采取“一楼一设计”的思路,有4座被改造成了专门的厨余垃圾楼,3座被改造成综合垃圾楼。改造后的垃圾楼内部设备升级,在异味和噪音处理方面得到了极大改善。
位于交道口街道的帽儿胡同密闭式清洁站建筑面积138.52平方米,主要收集处理附近居民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记者在现场看到,垃圾楼周边路过的行人很少有皱眉、捂鼻等现象。“这主要得益于垃圾楼密闭措施的完善。”区环卫中心四所工作人员陈鹏介绍,“楼门安装了全新的双层快速卷帘门,门框的上沿装有一个半圆形雷达感应器,门下没人时门会自动落下,有人接近时会自动升起。在厨余垃圾卸车时,垃圾楼工作人员会通过遥控器将门人工落下,防止异味扩散出去,卸车结束再切换回自动模式。”
据了解,由于实现了封闭作业,并采用静音吊轨、电动坑盖板及吸音板等多重措施,该垃圾楼作业期间噪音可控制在70分贝以下,大大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除了封闭作业,该垃圾楼还在楼内角落、墙壁和房顶上安装了各种除臭设备。记者看到一圈较细的圆形管道,管道上有多个出风孔,持续喷洒白雾状药物。陈鹏介绍,这是喷淋除臭系统,药物主要成分是植物萃取液,本身具有香味可遮盖厨余垃圾异味,同时还有吸附作用,能对室内臭气因子进行拦截、捕捉、分解等。
垃圾楼虽然是密闭式的,但是身处其中并不觉得憋闷。陈鹏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另一项设备——新风除臭系统。该系统包含了送新风系统和负压内循环除臭系统两个子系统:送新风系统安装在较高的位置,圆形管道上有几个大型排气孔,可以向垃圾楼内送入新鲜空气,改善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负压内循环系统的安装位置较低,是方形管道形状,能快速收集垃圾坑内垃圾散发的臭气并净化,防止臭气污染室内与大气环境。
此外,清洁站内设有厨余专用收集箱和油水分离器,将厨余垃圾中的废油和液体精细分出,促进了垃圾减量。
以前垃圾楼前排满垃圾车,路面上有很多垃圾污水,这条路本身就窄,路过时必须各种小心。改造之后,门前的地面干净许多,秩序和卫生都大有提升,即便在夏天也没有蚊蝇或污水的烦恼。
“年纪大了,每次如厕时蹲起都是一场考验。”香饵胡同居民张阿姨向记者说道,如今,香饵胡同24号公厕内的部分坑位旁,加装了一个橙的竖形扶手,“蹲起扶着这个扶手,既省力,又让人放心。”
2020年至2021年,东城区对辖区内具备无障碍改造条件的公厕进行了全面改造。同时,针对市民对不具备无障碍改造条件的公厕要求增加适老化服务的诉求,区环卫中心对所属的公共厕所进行全面排查,并将适老化扶手安装纳入2022年重点工作。
“经过排查,区环卫中心所属的1234座公共厕所中,656座公厕的1693个点位具备安装适老化扶手条件。”区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深入调研,他们对公厕扶手安装位置、尺寸等进行了专业设计。环卫中心八所、渣土所于去年4月开始公厕适老化扶手安装工作,并于8月底完成。
与此同时,为提升公厕服务质量,公厕消杀工作也定了更加详细的规范。公厕管理员告诉记者,公厕保洁员每日用消毒液和酒精对公厕进行2次全面消毒,接触频繁的部位,如水龙头、扶手、烘手器、洗手器、马桶坐垫及按钮等处,每日消毒不少于4次,消毒完毕后,再用清水擦拭物体表面,并在公厕明显位置进行张贴公示。此外,管理人员采用水龙头、水车、移动式冲水装置加大水冲作业,增加反水密封设施,防止公厕出现异味。增加保洁桶代替墩布池,通过升级改进保洁工具等措施进行公厕除业。
据了解,全区1234座公厕每天都坚持做好全面消杀,并公示消杀情况。全区保障公厕24小时开放,所有公厕勤开窗通风,公厕内换气设施保持正常运行,无通风条件的公厕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卫生的如厕环境。
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如今的胡同厕所干净卫生,不再冬冷夏热,还有专门的管理员定时消毒打扫,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厕所是我们这些胡同居民重要的生活点位之一,也可以说是我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如今公厕改造得这么好,感觉生活质量也提升了。
020-88888866